暑期实习的时候知道了业务这个概念,作为一个比较单纯的码农,以前从没想过业务和技术的关系,一心的想法就是只要积累经验、多学东西,总是好的,然而随着自己经历的增长,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逐渐变得多元化。就比如业务这个问题,作为一个程序员,毕业后比较常规的思路就是进入一些big name的公司,诸如BAT之流,在旁人看来是一个好的开局,但个中滋味冷暖自知。虽然在大公司可以增加自己的简历分量、标准化流程知识等等,但是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螺丝钉化。
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,在大公司里,每个人可以很高效的完成业务的编写,为公司创造巨大价值,但这些都是依附于公司已经存在的巨量基础之上的。大公司在给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施展才能的平台的同时,也同样会限制你向更高的平台去进步。虽然这并不一定是公司的刻意而为之,但却会在很多方面让员工自然而然的走入这个怪圈:
其一,巨大存量并且十分好用的工具集,这几乎是大公司标配,有一整套人家已经为你设计好的非常好用的工具,让你能够轻松解决很多复杂问题,同时产生了“我很牛逼”的错误,殊不知其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正常现象,也许换一个比你稍笨的人努努力同样可以搞定。如此,很多人就会失去了继续钻研的动力:一来性价比较低,因为从“用轮子”转向“造轮子”的门槛实在不低;二来公司也并不需要你这样,因为已经有大牛把造轮子的坑占了,并且占得不错,因而公司也就缺乏主动为你提供资源试错的根本动力。
其二,就是技能点的选择。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不甘平庸的,想做出成绩,无论是处于功利还是兴趣,都会利用自己工作之外的20%时间进行技能加点。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加点很难与公司对你的期望相契合。换个角度说,就是选择技能点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。最近和别人聊天也聊到了这个,结论就是,努力就好,能不能碰上要看运气了。这也是“多学点东西总没有坏处”的基本出发点。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,之前非常喜欢尝试各种没有用过的东西,结果就是流行的语言几乎都会,但是并没有哪一个是从一而终的。现在看来,这虽然并没有什么问题(毕竟眼界宽了对打开思路是有好处的),但是在职业上,毕竟还是单一方向上的专注才能给自己带来职业和收入上的提升。因此,之后在进入职场后应该有意识的选择自己未来将专一的方向。
总结一下,算是给自己马上到来的职业生涯提个醒:
- 尽快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专注并前景还不错的领域;
- 不要被永远做不完的业务缠得忘记思考加点的方向。